2020-11-18 19:48:21 作者:文/周超越 唐如梦 蔺婕 来源: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浏览数:0
11月10日,由青岛农业大学校友办公室主办,校友志愿者协会承办,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协办的“情系青岛农大—知校史,明校情,共成长”第六届校情校史知识竞赛落下帷幕。经过初赛、复赛阶段的激烈比拼,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质检创新班徐晓宇、生物工程2001班刘琦、粮食工程2001班刘雨晨组成的团队脱颖而出,勇夺决赛一等奖。
徐晓宇——相信自己,必能到达
相信自己,勇于突破才能获得成长。“我就是坚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努力做好自己就够了。”在问到比赛过程中有什么感受时,徐晓宇这样说道。她表示自己在上台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并没有太大的担心。
比赛前期,徐晓宇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练习,操场、宿舍、食品楼,这些地方都留下了她勤勉的身影。她一遍一遍地体会,慢慢调整自己的语调语速,注意改正自己的身体姿态,练习感情的表达,甚至专门找到班里擅长朗诵的同学指导自己,让自己的同学舍友听自己演讲,寻求他们的建议。信心来源于大量的练习和充足的准备,机会永远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徐晓宇说自己至今仍记得自信满满放下话筒的样子,全场雷动的掌声就是对她最大的肯定。采访中,徐晓宇提到最多的就是相信自己,她凭借着这一股力量,到达了自己梦想的彼岸。
刘琦——提升自我,展望未来
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刘琦回忆道:“在临近比赛的前几周,我们团队为了能在决赛中有出色的发挥,在学院官网上浏览,查阅了很多以往校友的优秀事例和校友石的来源,也了解了很多学校的历史。耐心对待,机会永远垂青有准备的头脑,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辛勤的付出一定会收获成功的果实。”
善于合作,驶向梦想的彼岸。刘琦说,他们三个人作为没有经验的三个大一新生,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在没有课的自习时间和夜晚的休息时间聚在一起讨论PPT制作、一起写稿、一起背诵,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她们分工合作,能力稍强或者课比较少的人多出一份力,多背一些知识点,比赛过程中配合良好,让整个过程更加轻快顺利。一等奖不是属于某个人,而是整个团队的共同荣誉。
刘雨晨:成长是缓缓流淌的溪流
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都想过放弃。刘雨晨说:“想放弃的时候停下来,让自己休息,放空自己,问问自己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要参加比赛,想象一下拿奖时候的喜悦心情,就会发现没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如果人是乐观的,一切都有抵抗,一切都能抵抗,一切都会增强抵抗力。乐观是一种人生态度,它带给你充沛的精力。
当谈到谁对她的一生影响最大时,刘雨晨坚定的回答:“我的母亲。我非常感谢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没有高深的学问,但她教我做人的道理,她教我美好的品质,她想让我成为优秀的人。”她还感谢校情校史比赛,让她更深入的了解了青岛农大,克服了不敢站在人前说话的恐惧,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她还感谢和她一起努力并鼓励她的同伴,当她失败的时候安慰她。只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才能体会到幸福的滋味。学会感恩,才懂得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要展望未来,迎接更有意义的大学生活”。三人表示,通过参与第六届校情校史知识竞赛的活动,让自己对青岛农大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感受到了青岛农大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及人文素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将会努力学习,积极参与更多的课外活动,变得更加优秀,展现食品学子的风采,为食品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