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 12:48:52 作者:徐子慧 于志远 来源: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浏览数:0
11月21日,食品学院举办了第三十二期“食学研讲”学术汇报活动。本次活动由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24级研究生乔恩普主讲,主题为“巴氏杀菌和超声波联合技术制备的植物乳酸杆菌后生元:基于SCFAs - GPR41/GPR43信号通路的缓解肥胖症的有效措施”,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共同深入探讨微生物在健康领域应用的前沿动态。
乔恩普同学在汇报中系统地阐述了植物乳酸杆菌后生元的研究概况。在肥胖症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挑战的背景下,本研究着力于通过创新技术制备植物乳酸杆菌后生元,进而深入探究其对肥胖的干预机制。他指出,研究起始阶段,团队针对脱脂奶、豆奶和杏仁奶三种食物源培养基开展了植物乳杆菌J26增殖效果的比较研究。经严谨实验发现,脱脂奶在促进植物乳杆菌J26增殖方面表现卓越,遂被确定为后续实验的优选培养基。
为实现热敏物质的有效留存,研究团队采用了巴氏杀菌与超声波联合的创新技术制备后生元。通过对不同功率(100W - 500W)及时间(10 - 30分钟)组合条件下的处理效果进行细致评估,最终确定了巴氏杀菌后以400W超声波处理30分钟的方案为最优制备条件。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运用高纤维饮食构建肥胖小鼠模型,并对其进行植物乳杆菌J26后生元的饲喂实验,进而对小鼠多项生化指标展开全面测定。
报告中,乔恩普同学深入探讨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植物乳杆菌J26后生元显著降低了肥胖小鼠的体重、血脂及脂肪因子等多项关键指标(P < 0.05),有效缓解了肥胖小鼠肝组织及白色、棕色脂肪组织的损伤状况。进一步的肠道微生物群测序分析揭示,后生元干预显著增加了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同时降低了与肥胖相关的粪杆菌和赤霉菌等菌群的丰度。此外,高剂量的后生元显著上调了肝脏和脂肪组织中短链脂肪酸(SCFA)受体基因GPR41/GPR43的表达水平(P < 0.05),成功纠正了肥胖引发的SCFAs - GPR41/GPR43信号通路的异常状态。上述研究成果有力地表明,植物乳杆菌J26后生元可能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和相关信号通路发挥其减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