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6 18:17:04 来源: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浏览数:0
7月27日,青岛市广播电视台访谈节目《学·问》,专题采访青岛农业大学特种食品研究院教授、研究生导师潘强,带大家了解噬菌体研究的背后故事。
潘强,青岛农业大学特种食品研究院教授、研究生导师,诺安百特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获评中国畜牧年度人物、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青岛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2020年入选科技部中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在访谈中,潘强介绍,噬菌体是细菌的病毒,依靠宿主菌增殖生存。它通过尾丝蛋白识别细菌体表细胞膜上的蛋白表位,吸附后将头部核酸物质注入细菌体内,20分钟内可增殖200个以上子代,随后诱导裂解酶裂解细菌细胞膜,释放子代噬菌体,且这一过程无代谢,十分安全。基于此特性,可将烈性噬菌体制成药物对抗有害细菌,尤其是耐药菌。
谈及噬菌体与抗生素的区别,潘强表示,抗生素虽广谱、高效、经济,但广谱杀菌会同时杀灭益生菌。而噬菌体杀菌过程安全、效率高(30分钟内杀菌率达99.9%)且靶向精准,不过抗菌谱窄。为此,其团队开发“鸡尾酒”配方,复配多种有害菌噬菌体,以达到甚至超过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且无抗生素副作用。
潘强团队的成果转化主要集中在人类健康领域,在青岛农业大学建立了国内首个食源性有害菌噬菌体防控技术研究平台,重点研究对人类健康有害的常见有害菌,特别是耐药菌和超级耐药菌。
对于从央企辞职创业并回到学校的经历,潘强称,受教师母亲影响,他从小就有当老师的梦想。求学时参与中国首个甲鱼人工养殖科研项目,让他认识到科研的价值。博士毕业后赴美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国到央企工作后,为将研究转化为生产力,恰逢我国“禁抗、减抗、限抗”政策出台,噬菌体成为抗生素替代方案的热门之选,于是他辞职创业开展噬菌体减抗替抗技术研究。因青岛农业大学的任慧英老师是国内较早研究噬菌体的教授,他来到该校与任慧英老师共同创立了国内最大的噬菌体产业化公司——青岛诺安百特,学校也将其作为人才引进,支持他开展噬菌体研究、教学及公司发展。
在组建科研团队时,他注重团队成员的英语水平,通过阅读外文文献及时掌握国际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对于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年轻人,他常推荐《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一书,帮助他们拓宽思路,把握创新机遇。
目前,潘强带领团队组建起了国内最高水平的噬菌体专家技术委员会,搭建起国内最大的噬菌体产业化的平台,建成中国第一个噬菌体的GMP工厂。潘强的公司成为中国噬菌体行业第一品牌。未来,潘强将携手青岛农业大学书写更多美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