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
组织机构
师资队伍
杰出人才
教职员工
师资力量
科学研究
科研团队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
山东省食品工程训练中心
合作交流
国际化合作
产学研合作
社会服务
党建思政
党建工作
工会(妇委会)工作
学团工作
校友工作
食品行业校友会
校友企业介绍
校友风采
创业就业指导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合作交流
党建思政
校友工作
首页
>
创业就业指导
专家谈如何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心理指导
2013-12-15 00:00:00
浏览数:
0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形势。大学生择业、就业的艰难历程,更加明显地表现为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因此,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仅要关注当下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技巧,更要关注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指导,理应成为当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毕业生由于受到自身教育以及自身生理、心理因素和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或制约,在就业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心理不适应的现象,走进一些心理误区,受到一些心理问题困扰,实际上就业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指导,帮助大学生调适就业心理,端正就业观念,顺利实现就业。
要引导大学生———着眼现实,不盲目攀高、好高骛远
谋求到一份称心如意的职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几乎是每个大学毕业生的愿望,这种心理需求是正当的、合理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在大学生择业实践中,在过高期望值的心理作用下,大学生往往容易按照自己的理想一厢情愿地选择职业,由于确立的目标不切实际,导致择业屡屡失败。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的各种竞争异常激烈,大学生择业也不例外。择业过程中个性化、理想化成分太多的现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毕业生存在盲目攀高、脱离现实的心理误区。
择业过程中,大学生往往只想到“我”在选择职业,而没有想到职业同时也在选择“我”,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大学生对社会的需求缺乏了解,也说明大学生对自我认识的不足。有的做过学生干部或在校期间某些方面取得过成绩的学生,更加容易出现盲目攀高的心理,他们经常自恃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觉得自己曾经有一定的阅历,在择业过程中主观上要求自己不能比别人差了。而实际情况则是,不少学生由于在校期间过多地忙于一些学习之外的事务,在专业学习上没有下很大功夫,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不过硬。这些学生即使选中职业,但当他们从事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职业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不能很好地适应。
要引导大学生———把握机会,不心存不满、怨天尤人
大学毕业生能否选择到自己理想的职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能否抓住就业的机会。当就业机会到来的时候,自己是否已经作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如果没有准备好,即使机会到来,也只能让它擦肩而过。择业失败了,就应该找一下原因,但不少学生往往不从自身方面找原因,把所有的责任归咎于他人,归咎于社会风气不好、用人单位偏见,等等。从此颓靡懈怠,怨天尤人,再也没有了上大学时的那股威风劲。
在社会上择业与在学校里取得成绩、获得成功,有着很大的不同。大学生在学校里的大多数成功,大都离不开老师的呵护、引导和帮助,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教师对学生的偏爱,实际上是让大学生一直在享受一种社会上少有的“特权”。择业时人们面临着几乎均等的选择与被选择的机会,难以再享受到“特权”。而成功的机会是怎么来的呢?不是碰来的,而是抓来的。不论是在人才市场还是在单位现场,凡是能够抓住机会的人,都是有思想准备和实力的人。抓机会就要练内功,对于求职来说,如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所以,大学生要尽早作好择业的准备,提高素质,锻炼能力,适当掌握一些必要的择业知识和技巧。
要引导大学生———正视自我,不互相攀比、嫉贤妒能
在个人的职业价值取向选择上,不少大学生特别关注社会的认可度,喜欢把自己的职业与周围同学的职业作比较,只要别人的职业比自己的好一点,心里就不能平衡,总是千方百计地揭人家的老底,当面奉承背后使小动作,甚至采取过激的手段陷害人家。这种在择业过程中不能正视自我,喜欢互相攀比、嫉贤妒能的表现,也是一种心理误区。
从大学生择业心理看,嫉妒与被嫉妒者之间总是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比方说专业相近、才能相近,等等。择业嫉妒心理有极大的危害性,嫉妒会疏远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有时即使自己找到了职业,却失去了朋友。人皆有所长所短,在择业中做到扬长避短,就会成功。假如别人在某个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而你实力不足就应该承认不足,之后自己通过不断地追求新知,创造条件去获得对方具有的才能,同时发展对方所不具有的才能。
要引导大学生———实事求是,不夸夸其谈、虚荣侥幸
不少平时表现比较积极的学生,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在大学生中是较突出的。按理说,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对毕业生择业是有利的。但问题往往发生在,许多学生在虚荣侥幸心理的支配下,唯恐失去就业机会,不能正确地理解和利用这种优势,有时会人为地将自己的优势变为劣势,从而影响顺利择业。
在择业时,不少学生经常采取夸夸其谈的方式来掩盖自己虚荣侥幸的心理,把自己说得无所不能,给人的印象好像是社会上所有的工作他都能干。这些学生一旦发现了符合自己需要的职业,便不顾自己所学的专业、能力、个性特点等实际的情况,强行择业。他们往往会根据用人单位规定的条件编造材料。这些毕业生有一种心理,认为面试时间短,面试人员不会认真考察,只要自己在现场能够充分表现自己,把自己展示出来,管什么真本事假本事,签了约以后再说。夸夸其谈、瞒天过海,只能侥幸地应付一时,不能长久,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既不能拔高自己,也不能伪装自己,大学毕业生应该了解,真正能站得住、立得稳的,还是有专业特长和真才实学的人。
要引导大学生———相信自己,不缺乏自信、没有主见
有的毕业生一旦没有被用人单位录取,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觉得自己不行。从此一谈应聘心里就怕,唯恐再被用人单位拒绝,胆怯、自卑、拘谨,甚至害怕再去参加应试,这是没有自信的表现。试想,一个自己瞧不起自己、自己不相信自己的人,怎么能指望别人看中你呢?毕业生在择业时,要克服胆怯、自卑心理,不要过于计较别人的议论或看法,在择业过程中要保持平常的心态和作风,把择业看作是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在应聘前应多掌握一些择业的知识、技巧和礼节,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针对可能面临的情况,创设面试情景,设置提问内容,最后提前多排练几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择业的过程也是一样,只有做到有备,方能无患。另外,应试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技巧,在回答考官提问的过程中,除了要保持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准确性之外,还要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调、眼神,要让每一位考官都觉得,你是在认真回答问题,并阐明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在空谈、说大话。
毕业生在择业时缺乏主见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大学生在求职中依赖心理过强。今天签了约,听到不同的意见后,可能明天就毁约,有的听了别人的宣传后又要恢复原来的协议;有的毕业生干脆依赖家长与用人单位洽谈,自己一点主见都没有。毕业生很快就要踏上社会,适应社会的需要,就必须提高自理能力,凡事要有自己的眼光,看问题要有自己的主见,要克服依赖心理,树立自己能把事情办好的勇气和决心,根据自己的择业取向,主动推荐自己,一旦自己拿定了主意就不要再受他人的干扰。
能否顺利地实现择业,是大学毕业生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校、家庭和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大学毕业生只有正视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误区,学会对自己进行主动的心理调适,克服这些心理误区的困扰,才能帮助自己尽快走出心理误区,顺利实现择业,并以积极的姿态适应社会职业。(作者系潍坊学院就业办公室主任)
上一篇:
就业面试应具备的心态
下一篇:
没有了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