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鹅营养与饲料利用技术”成果通过评价

    2016-04-09 00:00:00 来源: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浏览数:0

  2016年4月2日,山东农学会于组织国内同行专家对青岛农业大学王宝维教授主持完成的“肉鹅营养与饲料利用技术” 成果进行了评价;山东农学会吴天琪秘书长主持会议;戴洪义副校长和科技处王兆华处长参加了会议并讲话。评价组长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侯水生研究员担任,副组长分别由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呙于明教授和河南农业大学康相涛教授担任。评价咨询专家一致认为,在研究方法与技术、饲料营养价值评定、营养需要量研究、饲料利用技术方面创新显著,总体研究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我国肉鹅出栏数量为10亿只,产值超过800亿元,鹅饲养总量占全球9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位。养鹅产业逐渐由传统分散养殖逐渐向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然而,目前我国肉鹅营养需要量参数缺乏,饲养标准还处于空白,导致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场配制饲料无章可循。   针对上述瓶颈问题,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王宝维教授科研团队经过20年不懈努力,首次系统研究了肉鹅营养素对肉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骨骼发育、激素分泌、生化代谢、肠道微生物菌群、肠道组织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影响;共完成了1200项指标7800个数据分析,研究提出了不同生长阶段肉鹅能量、蛋白、赖氨酸、蛋氨酸、钙、磷、维生素、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48种营养素需要量参数,填补了国内外肉鹅营养与需要量研究空白,为制定肉鹅饲养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探明了营养与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造血功能、免疫抗氧化功能、激素分泌、生长发育、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营养利用率的关系;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营养对脂肪代谢、蛋白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以金属硫蛋白、脂肪合成酶、铜蓝蛋白、长链脂肪酸合成酶等17个基因表达量为判据,确定了饲粮中锌、铜、烟酸、胆碱、泛酸等营养素的适宜供给量。另外,研究了微生态制剂和酶制剂改善肠道健康、消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铜、锰、锌的供给量,为降低养殖业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该成果使饲料转化率提高7.93%,生长速度提高5.71%,降低废弃物排泄率10%以上,降低金属元素使用量10%以上,减少排放量8%以上。 已经发表论文112篇,出版专著4部,完成硕士论文30篇;制定地方标准5个、企业标准4个;研发新产品工艺4个,设计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系列配方6套、肉鹅低成本配合饲料配方10套,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培养研究生30名,培养技术骨干200余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万余人,建设示范基地4个。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